《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曾在今年春季创造了艺术界的轰动,以中国古典诗词配以交响音乐的创举使人们耳目一新,曾创连续50场的演出爆满的纪录。借助《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的良好走势一台精心打造的“音乐朗诵会”新台目《再别康桥——中外诗歌散文撷英音乐朗诵会》,即将于岁末分两台10场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推出。
据悉《再别康桥》这台朗诵会同样带着“名家名篇”的高含金量、“名人朗诵”的品牌优势和著名音乐家度题编曲的新鲜感受,追求在感情亲和上与观众形成完全的交流。《再别康桥》分“中国篇”和“外国篇”两场。从篇目看,“中国篇”注重作品的时间性,而且特意表现了我国现当代当时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环境。“外国篇”篇目其中有不少是影视和广播剧中家喻户晓的篇章。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高尔基的《海燕》,还有节选自莎翁悲剧《哈姆雷特》中的对白《生存,还是毁灭》等。音乐朗诵会系列开办,将成为北京音乐界的经典节目,那么音乐朗诵会的魅力还有多大呢?
音乐是一场音乐会的主体所在,“唐宋名篇”的音乐是我国当今年轻音乐家从古诗词得到灵感而创作的。其中白居易的《琵琶行》专请琵琶演奏家演奏,使听众体会到古人灵感由来。大气磅礴的交响音乐配以古老沧桑的诗歌境界,整场晚会以大取胜。《再别康桥》朗诵会将使用小型室内乐队,与朗诵会整体亲切、内敛的风格和情韵相吻合。具体讲来,中国篇目的配乐有本民族的,也有西洋的。如著名表演艺术家郑榕朗诵老舍名作《想北平》,就是在一把三弦的烘托下缓缓进入,而徐志摩名作《再别康桥》则采用英国古老民歌《绿袖子》的旋律。外国篇目的配乐基本都根据作品所写民族的音乐选择编配,如《最后一课》结尾处《马赛曲》的烘托、《夜莺颂》中英国笛悠扬的映衬等。这些饱含民族文化色彩的旋律,无疑有助于我们走进外国文学作品的境界,但是否会让听众产生牵强之感?一位听众说,单听近2个小时的音乐未免有些枯燥,但在听“唐宋名篇”中,我的精神始终兴奋,对我这样程度不高的听众来说音乐不是重点。
空前强大的演员阵容是音乐朗诵会成功的灵魂。因“唐宋名篇”中新人濮存昕、肖雄和人们敬仰的老艺术家孙道临、乔榛的出现是人们对音乐朗诵会赞不绝口的一个主要原因。此次又有老艺术家郑榕、著名播音员雅坤、虹云及青年演员梅婷等人加盟。以人为本的艺术,演出人员的素质将是决定人们的认同与否的关键。曾有听众对当红影视明星参与高雅艺术能够表现出来的深度产生质疑,最普遍的观点是影视明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是否深刻?幸而,音乐朗诵会的成功打消了许多人的疑虑,像濮存昕曾是位话剧演员,而著名演员孙道临更是起到表率作用。
配乐诗朗诵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把它上升为普及高雅音乐的有力活动花费了大批音乐工作者的心血,它的持续发展要依靠听众认同它的魅力。